卡塔尔世界杯欧宝体育网站客户端-卡塔尔世界杯欧宝体育app下载全站
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趙林
“一門父子三詞客,千古文章四大家。”懸挂在四川眉山三蘇祠門口的這副楹聯,既道出了蘇洵、蘇轼、蘇轍父子三人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千古佳話,也暗含着古往今來家道興盛的文化密碼。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三蘇祠時指出:“家風家教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财富,是留給子孫後代最好的遺産”。蘇氏一門之所以人才輩出,與良好的家風家教大有關系。鑒古知今,蘇氏家風對今天的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仍有着多方面的啟迪意義,擇其要者,有以下三個方面。
“吾欲子孫讀書,不願富”
耕讀傳家久,詩書繼世長。良好的家風,一定是有讀書傳統的家風。這一點,在蘇氏家風中體現得尤其明顯。
蘇洵的父親蘇序非常重視讀書學習,他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“吾欲子孫讀書,不願富”,為此傾其錢财,購置了大量書籍。蘇轼後來在給友人的信中回憶他祖父購置的書如汗牛充棟。蘇洵把蘇家的南軒命名為“來鳳軒”,作為蘇轼、蘇轍的書房,并親自對家中數千卷藏書,“手緝而校之,以遺子孫”。對于成長中的蘇轼、蘇轍來說,“門前萬竿竹,堂上四庫書”無疑是再好不過的成長環境。蘇轍回憶說:“惟我與兄,出處昔同。幼學無師,先君是從。遊戲圖書,寤寐其中。”“讀書猶記少年狂,萬卷縱橫曬腹囊。”俨然樂在其中。
蘇洵雖然“少不喜學,壯歲猶不知書”,但是“二十七,始發憤”,幡然醒悟後便閉門苦讀十年。大器晚成的蘇洵吸取自己“以懶鈍廢于世”的教訓,悉心指導蘇轼、蘇轍讀書治學。蘇洵要求蘇轼、蘇轍每天都要背誦和抄閱古籍經典、熟記經史。晚年的蘇轼曾夢見小時候沒有按時背誦《春秋》一書,被父親懲戒,吓得出了一身大汗。有詩為證:“夜夢嬉遊童子如,父師檢責驚走書。計功當坒春秋餘,今乃初及桓莊初。怛然悸悟心不舒,起坐有如挂釣魚。”由此可見蘇洵教育之嚴格。
不過,蘇洵對子女的教育并不是一味地嚴,而是嚴慈相濟,頗具現代意識。為了培養蘇轼、蘇轍的讀書興趣,蘇洵常常與兩兄弟同讀一本書,共同探讨古今的成敗得失。此外,蘇洵還極為推崇“讀萬卷書,行萬裡路”的理念,注重把旅遊和讀書結合在一起,以拓寬眼界、提升氣度。蘇洵年輕時常常遊曆名山大川,回到家中便給蘇轼、蘇轍兩兄弟講述旅途見聞。蘇轼、蘇轍長大後,蘇洵還帶領他們遊曆名山名寺,走訪名師高仕。公元1059年,父子三人進京,走水路出三峽,蘇轼、蘇轍玩賞沿途風景的同時,時常吟詩作詞。江上航行完畢、棄船登陸時,蘇轼、蘇轍已經作了詩歌百首,名之為《南行集》。
“守其初心,始終不變”
在蘇轼、蘇澈的成長道路上,母親程氏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她在教育兩個兒子讀書時,常以古人的高潔品行進行激勵教育,“聞古今成敗,辄能語其要”。
有一次,程氏在教授蘇轼讀《後漢書•範滂傳》時,不禁“慨然太息”。史載,範滂因反對宦官而被捕,其母到獄中探望,範滂長跪痛哭:“兒子不怕死,就是放心不下母親,請母親不要為我感戚。”範母慷慨道:“你今與李膺、杜密兩位一樣留下好名聲,死亦何恨!當性命與氣節不可兼得時,二者取其一,理應舍命取義。”範滂叩頭向母親訣别,聞者無不動容。蘇轼也深深被感動,他問母親:“轼若為滂,母許之否乎?”蘇母肅然答道:“汝若為滂,吾顧不能為滂母邪?”程氏循循善誘的人格教育,對蘇轼、蘇轍的人生态度和價值取向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。縱觀蘇轼一生窮達多變、飽經憂患,然而始終剛正不阿,不肯随俗俯仰。正如蘇轼在《杭州召還乞郡狀》中所說的那樣,“守其初心,始終不變”。
水有源,木有根。蘇轼在長子蘇邁走上仕途時,贈予其一方硯台,硯底刻有銘文:“以此進道常若渴,以此求進常若驚,以此治财常思予,以此書獄常思生。”飽含着蘇轼對兒子的諄諄教誨。蘇邁後來頗有政聲,史稱其“文學優贍,政事精敏,鞭樸不得已而加之,民不忍欺,後人仰之”。
“苟非吾之所有,雖一毫而莫取”
蘇轼在《記先夫人不發宿藏》中曾記載了母親程氏的一段教育往事。“先夫人僦居于紗毂行。一日,二婢子熨帛,足陷地。視之,深數尺,有一甕,覆以烏木闆。夫人命以土塞之,甕中有物,如人咳聲,凡一年而已。”發現前人窯藏的一壇寶物,對于一般人來講,無疑是一筆意外之财。可是,程氏卻叫人重新埋好。這種“非義不取”的家風直接影響了蘇轼和蘇轍的财富觀。
君子愛财,取之有道。“苟非吾之所有,雖一毫而莫取。”從政後的蘇轼,無論是生活上陷入困境,還是政治上跌入低谷,都能始終做到為政清明,對富貴名利泰然處之,這與其早年接受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。他寫下這樣的詩句:“君子可以寓意于物,而不可以留意于物。寓意于物,雖微物足以為樂,雖尤物不足以為病。”“惟江上之清風,與山間之明月,耳得之而為聲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無禁,用之不竭。”安貧樂道、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躍然紙上。即便晚年被貶到海南儋洲,考慮道自己垂老投荒、難以生還,仍不忘在給朋友的信中囑托:“生不挈棺,死不扶柩,此乃東坡之家風也。”
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,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,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風都是永恒的話題。今天,梳理和探究蘇氏家風,既是學習和研究三蘇思想品格、精神風範、為人處世原則的重要視角,也對涵養新時代共産黨人的良好家風有着特殊啟示和現實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