卡塔尔世界杯欧宝体育网站客户端-卡塔尔世界杯欧宝体育app下载全站
宋代歐陽修在舉薦谏官時曾寫下《薦王安石、呂公著劄子》一文,其中評價呂公著為“富貴不染其心,利害不移其守。”意謂為人處世要經得起功名利祿的侵染,不改變自己的人生志向和追求。後人常以此來評判一個人道德操守的高下,并作為立身處世的座右銘。
關于操守,我國古人多有明訓。“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“财賄不以動其心,爵祿不以移其志”“見利不虧其義,見死不更其守”,強調了堅持操守的重要。更有不少維護人格、保持氣節的名人和故事,從不食周粟、采薇食之的伯夷、叔齊,到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淵明等。這些人将名節視為氣之帥、人之命、木之根、水之源,勸谕世人“不重币而富,不輕冕而貴”,對身無操守的人“雖吐辭為經,不可以信”。
能否不移其守,關鍵在利害時。名利面前、得失關口、毀譽之間,該如何取舍和選擇,是檢驗一個人的試金石,最是考驗品質,最能看出境界。清代舉人丁腹松博學多才,參加進士考試屢試不中。在心灰意冷之餘,受武英殿大學士明珠之聘,做他兒子成德的家庭教師。又值會試之期,明珠明裡慫恿他去應試,暗裡卻為之打通關系,使他金榜題名。丁腹松得知真情後大哭道:“我一生名節全然掃地矣!”立即打點行裝,返回家鄉隐居起來。臨行前,成德受明珠之命送給他的萬金彙券,也被他燒掉。在個人利害攸關之際,丁腹松守持“絕非分之想,拒非分之物”的人生底線,為人能做到如清風朗月、風骨铮然,不因利害得失而改變其堅貞操守,實屬難能可貴。
不移其守,重在守心止惑。唐代白居易在《傷唐衢二首》中說:“自我心存道,外物少能逼。”一個人要堅守志向,有所作為,就必須守得住内心,止得住誘惑,舍得去欲望,放得下功利。元代大家許衡盛夏時經過河陽,面對衆人紛紛摘梨卻安然如常,有人譏其迂腐,許衡卻發出了“梨雖無主,我心有主”的慨歎。在别人看來,兵荒馬亂,口渴難耐,梨樹無主,摘吃何妨?而許衡關注的卻是自己的内心是否因為外在誘惑而有所波動,是否守住了為人做事的“本心”,能否恪守自己的操行。北宋林逵任職泉州市舶司期間,有人留贈給他十個陶罐的腌制魚。後來才發現,裡面裝的是白銀。林逵感歎說:“昔人畏四知,予獨畏一心。”趕緊把銀子連同陶罐都退還了。“人人自有定盤針,萬化根源總在心。”心靈是自己做主的地方,誘惑面前,“獨畏一心”,林逵選擇了拒利止惑以守内心。
古人雲:“操守要有真宰,無真宰則遇事便倒,何以植頂天立地之砥柱?”所謂“真宰”者,就是心中的理想信念。對領導幹部而言,說到底,就是要常常拷問入黨為什麼、用權幹什麼、身後留什麼。要排除外界的幹擾和誘惑,不為外物所役,不被名利所困,做到“一念之非即遏之,一動之妄即改之”,時時、事事、處處注意以自己的道德品行和人格力量為身邊人做出榜樣。“管卻自家身與心,胸中日月常新美。”一個人隻要确定了自己所獻身的事業,就要為之奮鬥終身,堅定不移,雖面臨榮華富貴的引誘,也不能被奪走心志。反之,如果将物質至上、功成名就奉為圭臬,面對物欲誘惑,按捺不住功利浮躁的心,往往會在物欲橫流和追名逐利中淡忘初心、迷失自我、自移其守。(席繼明)
來源: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